眼高手低是什麼?
根據教育部成語典釋義:眼高,眼光高。手低,手藝低。比喻要求標準高,而實行能力低。
所有領域的創作者都經歷過眼高手低,你我都會自我懷疑。以下是我的個人經驗:
動畫
為了提升動畫水平,平時會觀摩許多動畫,在腦中建立一流作品的資料庫。但當我動手做動畫時,始終做不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。此時再拿自己的作品跟一流的作品比較,只能望而興嘆:為什麼彼此的差距如此巨大。
寫作
隨著閱讀量漸漸累積,當我讀到一本好書時,眼睛會為之一亮。原來一本結構嚴謹、條理清晰的書讀起來是那麼舒服;相反地,一本結構鬆散、言論空泛的書讀起來有多麼痛苦。但直到我開始寫作的時候,才驚覺原來自己也會犯下一樣的毛病,寫出一堆不著邊際的話。
教學
平常看了一堆動畫教學影片,想要看出一個人的教學功力,只要看影片前 3 分鐘就能略知一二。我能指出他哪裡教得好、哪裡教不好。但輪到自己面對攝影機,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時⋯⋯靠怎麼這麼難!平常熟到不能再熟的操作,自己竟然沒辦法用言語來描述。
The Gap
我想邀請你觀賞下面這支影片 The Gap。影片中 The Gap 被翻譯成缺憾,我認為應該翻譯成差距。
中文翻譯
沒有人告訴初學者,我真的希望當初有人告訴我。
所有我們做創意工作的人,會開始做是因為我們有好的品味,但好像總會有種差距。在你剛開始創作的前幾年,你做的東西沒那麼好。它並不是很好,它試著變好,它有潛力變好,但它就是沒那麼好。但是你的品味,也就是讓你投入這行的東西,仍然是無與倫比的。你的品味夠好,好到讓你可以看出你所做的東西,對你來說有點失望。
很多人永遠無法跨越那個階段,他們就放棄了。而我想由衷地對你說,我認識的多數人,那些在做有趣、創意工作的人,他們都經歷過好幾年這樣的過程。他們的品味非常好,他們可以看出他們所做的作品,並沒有他們想要的那麼好。他們知道它少了點什麼,沒有我們想要的那個特別的東西。
我想要對你說的是,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。如果你剛剛開始,或是你還處於這個階段,你必須知道這完全是正常的。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很多作品。做大量作品。給自己設定一個截止日期,這樣每週或每月你都知道你將完成一篇故事。只有通過大量的作品,才能縮小差距,然後你的作品才會變得跟你的企圖心一樣好。
這需要一段時間,這需要你花上一段時間,需要一段時間是正常的。你一定要奮鬥到底,OK?
-
影片旁白出自 Ira Glass 的一段訪談。Ira Glass 是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名人,主持廣播節目 This American Life。該節目是全美最熱門的廣播節目之一,每周有超過兩百萬個聽眾收聽。
Ira Glass 能夠達成現在的成就絕非易事。從他 19 歲當上實習生,到他開始主持 This American Life,中間花了 17 年的歲月與工夫。他親身經歷過眼高手低的挫折,所以這些話全都出自肺腑。
品味、能力、差距
要解釋眼高手低,必須先解釋這三個字:
品味 Taste
眼高手低的眼。我們的要求標準高,源自於我們平時接觸大量的好作品,發展出好品味。我們的品味夠敏銳,能分辨什麼是好作品,什麼不是。
能力 Skill
眼高手低的手。我們想做出和品味一樣好的作品,但是目前的能力水平不足,做出來的東西達不到要求的標準。我們的品味能分辨什麼是好作品,卻也能分辨自己的作品不夠好。
差距 Gap
品味與能力之間的差距。我們的品味和能力之間存在著一段差距,而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縮小這段差距,也就是提升能力、追上品味。
為什麼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?
然而,能力的提升也會帶動品味的提升。這是因為隨著能力的提升,我們看到的視野又會變得更開闊,能夠看到以前沒發現的細節,對作品的要求標準更高了。
你可能有過這種經驗:幾年前你非常喜歡的一件作品,到了現在你發現已經沒那麼喜歡了;或是幾年前你非常滿意的一件作品,到了現在你發現已經沒那麼滿意了。這些都是品味提升的證據。
在這個階段,我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。不只如此,差距還會不斷地擴大又縮小,導致主觀上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能力起起伏伏,即便客觀上能力已經隨著時間提升。
當品味不變、能力提升、差距縮小時,主觀上我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,成就感使我們自我肯定。
當品味提升、能力不變、差距擴大時,主觀上我們認為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,挫折感使我們自我嫌惡。
自我要求很棒,但別受主觀感受影響,阻止你不斷創作。
那個帶你一腳踏入的東西
眼高不是問題,問題是手低。所以我們該如何提升能力、追上品味?Ira Glass 說只有通過大量的作品,才能縮小差距。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說追求精通,需要的是習慣與刻意練習的組合。
無論如何,眼高手低是正常的,這是創作者必經的過程。當你覺得自己無法突破瓶頸時,別忘了告訴自己:我們之所以投入這行,正是因為我們的品味。